admin 發表於 2022-11-16 12:51:46

養生保健領域為何多“雷區”?

電視裡,幾位銀發“神醫”以分歧身份賣力地推銷著“藥品”﹔大街上,各類打著“中醫養生”旗號的養生館、美容美體館各处開花﹔手機朋侪圈中,“草莓凍干後抗癌有用性增长10倍”“孩子吃了牛奶竟喪命”這類“雷人”的養生信息被頻頻轉發……

隨著人們康健意識的增強,養生漸成熱潮,但各種亂象也蜂擁所致。长处驅動、監管缺位、標准缺失和人們的康健素養不足都是造成亂象叢生的缘由。7月1日,中醫藥法即將正式實施,將加大對中醫藥違法行為處罰力度,養生保健亂象有望获得治理。

“百變神醫”輪番霸屏

貌似專家實為演員

近日,“神醫”劉洪斌(或作劉洪濱)火了。

據統計,三年間,這位銀發白叟曾以9個分歧身份,頻繁現身電視銀屏,以資深老專家脚色推銷分歧“藥品”。

2014年到2017年,劉內湖近捷運辦公室,洪斌(濱)輪番饰演祖傳苗醫傳人、北大專家、養生保健專家、祖傳老中醫、蒙醫第五代傳人等,活躍在一些处所衛視的各類養生節目中,前後推銷過苗仙咳喘方、天山雪蓮、苗家活骨方、蒙藥心腦方等9種藥品和保健品。

近日,北京大學、吉林省人民醫院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等均暗示:劉洪斌(濱)查無這人。記者在國家衛計委網站執業醫師查詢系統中,也未查到名為劉洪斌(濱)的人。

6月23日,廣電總局發布通知,“苗醫鮮藥·苗仙咳喘方”等廣告超時,還存在以節目形態變相發布或以電視購物短片廣告情势播出,夸張、强调宣傳,以醫生、專家、患者、公眾人物等形象作療效証明等違規問題,請求各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須當即遏制播出上述廣告。

記者調查發現,與劉洪斌(濱)類似的“專家”十分活躍,在各個電視台頻繁露臉。這些“專家”出現在分歧電視台、分歧節目中,“同人分歧名”“同名分歧職務”是配合特性。

這類節目現場,“神醫”推銷“包治百病的神藥”,“飽受熬煎的患者”現身說法,還有“撥打熱線電話享受部門免費名額”等促銷手腕。其實,不少所謂“神醫”是平凡群眾演員。

記者發現,劉洪斌(濱)等推銷的所謂“藥物”,大多打著傳統中藥的旗號。而在網上,這些“藥物”差評連連,且多半已經被藥監部門定性為假藥。據媒體報道,這些“醫藥產品”曾屢上黑名單,被河南、安徽、河北等地食藥監局屡次查處。

比方,2015年8月,濟南市工商行政辦理局市平分局曾對“苗醫鮮藥(消喘膏)”藥品廣告進行處罰,缘由為“畫面出現專家劉老師形象介紹苗仙咳喘方的成果,4分46秒後出現多位患者形象演示利用苗仙咳喘方後的结果”等內容違規。

“她(劉洪斌)提到雪蓮治百病,簡直是無稽之談。”河南省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楊強暗示,沒有哪種中藥可以包治百病,天山雪蓮只是中藥的一種成份,要和其他藥物共同,才能對某些疾病有較好的治療结果。

很多醫藥界人士暗示,真实的臨床醫生,平時事情已靠近飽和,根基沒有時間參加此類節目標錄制。而“劉洪斌”們靠著貌似專家的形象,不錯的谈蓮花清瘟茶,锋,加之“不輸給一般演員的‘背台詞’功力”,得以大行其道。通過相關節目(有些節目涉嫌企業贊助行為),“神醫”們獲得報酬,涉事企業“賣藥”獲利,而消費者甚至病患卻在為名不副實乃至有害無益的假藥、假保健品買單。

拔罐燙傷 熏蒸送死

養生機構多“三無”

中醫養生漸成熱潮,到養生館、美容美體館等機構刮痧、拔罐、艾灸等成為風行的養生保健方法。記者調查發現,相當多養生保健機構及從業人員不具備從事保健服務的資質,由於缺少服務技術標准和規范,養生“養出”傷病乃至灭亡的事務時有發生。

本年4月,山東濟南的石密斯花了8800元在一家養生館購買了拔罐排毒的理療服務,一個療程8至15天,一天三次,每次40分鐘。如斯高頻率的拔罐讓石密斯痛楚不胜。從第4天起,石密斯開始發燒,背部因拔罐出現膿腫。而養生館事情人員稱這一過程恰是在排毒,發燒也有益於排挤毒素。第9天,石密斯因昏倒被送進醫院。醫生診斷,其背部因拔罐出現二度燙傷,需住院治療。

北京的胡密斯在一家康健瘦身館接管藥物熏蒸,一個多小時後出現惡心、嘔吐等情況,但事情人員稱沒有大礙。尔後,胡密斯不良反應加劇,雖然經過半年多的治療,但最終身亡。經醫院診斷,胡密斯存在腦干損傷、熱射症、橫紋肌消融症等症狀。住院病歷記載損傷、中毒的外部缘由為“缘由不明的熏蒸劑中毒”和“缘由不明的表露於熱液和熱汽化物下”。

中國中醫科學院副主任醫師、中國針灸學會砭石與刮痧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王敬暗示,雖然刮痧、拔罐平安系數較高,但操作上仍具备專業性。“濟南石密斯燙傷變乱的問題就出在拔罐過密、時間過長。凡事要把握度,每天拔罐刮痧,必定要出問題。”他說。

記者走訪多家美容美體機構,發現多數都有效拔罐、艾灸、刮痧、熱敷砭石等中醫保健手腕共同精油推拿類的養生項目。在昆明北市區一住民樓內的美容養生館,記者稱頸椎不適,店員隨便捏揉了幾下就斷定記者有嚴重的頸椎病,需赶早治療,並推薦記者購買包含按摩、艾灸和中藥面膜的理療套餐。

“在醫院給病人做按摩前,醫生會先診斷再治療。而在養生館,技師常常沒几多醫學常識,客人哪裡不適就按哪裡,很轻易出現危險。好比按摩不當會導致頸椎骨折乃至癱瘓,背痛有多是由冠芥蒂或心絞痛導致,按摩不當也會有生命危險。”雲南省中醫醫院院長助理、按摩科主任王春林說。

昆明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姜莉雲說,本年以來因拔罐不當導致燙傷、針刺不當導致氣胸、按摩不當導致骨折、消毒不嚴導致皮膚病的患者較過去大有增长。

根據統計,2016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衛生保健服務類投訴2725件,而2015年是516件,此中很多是關於養生保健的投訴。

記者在多地採訪發現,各類打著“中醫養生”旗號的養生館、美容美體館各处開花。很多店面營業執照中隻有美容美發或健身沐浴服務,卻做著“跨界”業務:足療店裡做按摩、刮痧﹔美容店可艾灸、拔罐、中醫理療。

一些養生館打出的宣傳廣告讓人瞠目:“腋下淋巴排毒可以養顏、防癌”“農歷蒲月的九毒日是一年中最毒的時候,瑤藥泡澡排毒结果事半功倍”“端五排毒,一辈子是福”等。

一名業內人士暗示,養生保健機構是“誰都能開”,“无论注冊成什麼均可以干養生保健,注冊公司就去工商局批,注冊為瞽者推拿就去殘聯批,注冊為钻研院等社會團體就去民政局批。批下來以後,隻要不失事,民不舉官不究。”

在北京一條幾百米長的街上,實際從事養生保健的機構有20余家,但工商注冊經營范圍與實際經營項目符合的僅3家。

一名業內專家說,底子無法查清養生保健機構的總數,“注冊的經營項目和實際從事業務不符合的太多了,有的工商注冊是咨詢治療痔瘡藥膏,服務機構也在干養生保健。”王春林告訴記者,昆明從事中醫養生的門店最少上百家,“我去過一些店,大可能是無醫師資格証、無《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証》、無衛生根基保障的‘三無’小店。”

這些本就沒有資質的養生機構的從業人員絕大部門也是沒有資質的。上來就給客人“號脈”,密斯常常“氣血不足”,男士可能是“肝腎陰虛”,治療法子都是按摩、艾灸、拔火罐、刮痧等。

根據國家中醫藥辦理局的有關規定,中醫康健狀態辨識與評估類服務應由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開展。中醫養生保健技術服務崗位人員應获得有關主管部門頒發的資質証書,開展的服務范圍應與获得的資質相一致,同時應持康健及格証上崗。

國家中醫藥辦理局對台港澳中醫藥交换互助中間主任楊金生暗示,2015年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增长了保健調理師,2016年12月,人社部公示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確定“保健調理師”是独一一個保健類職業。

據领會,考取這一証書的約150萬人,而據不彻底統計,全國從業人員超過1000萬。北京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真正接管過正規培訓考取職業資格的人很少,56.25三峽水管不通,%的從業者僅通過內部培訓就直接上崗。

长处驅動 監管缺位

錯誤養生觀導致亂象

雲南省衛計委副主任、治療手癢,中醫藥辦理局局長鄭進認為,长处驅動、監管缺位、標准缺失,和錯誤的養生觀都是亂象的缘由。

“劉洪斌(濱)絕不是個案……今朝,仍有一些‘老神醫’在一些電視台的虛假廣告節目裡充當主角……根来源根基因還在一個‘利’字。”楊強暗示,相關制假企業舍得花費不菲的廣告費,並通過網絡推廣,可見其制假利潤多麼庞大。

很多專家還認為,最重要問題不是無法可依,而是執法不嚴,乃至是不作為。北大新聞傳播學院廣告系主任陳剛暗示,“神醫”事務屢禁不止說明監管不到位,醫療廣告播出的審批流程仍需加強落實和監管。

别的,據記者领會,絕大多數養生機構處於監管盲區。雲南省衛計委一名事情人員暗示,衛計委重要管醫院和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証的單位,對這些非醫療機構的養生館沒有執法與處罰權﹔工商部門重要負責企業主體資格審核、經營行為規范及消費糾紛查處,很難對其經營項目標專業性有用監管﹔而館內的保健品藥品歸食藥監部門管,但也不是所有養生館都出售藥品。

“看似誰都能管,但其實誰都沒法真正管。常常是出問題了,才由衛計委聯合工商、食藥監等部門聯合行動,但多部門執法還沒有完美的機制,協調起來存在困難。”這位事情人員說。

人們對養生保健的強烈需求與本身康健素養的不足也是導致養生保健領域亂象叢生的首要缘由。國家衛計委新聞發言人宋樹立介紹,統計顯示2015年我國住民的康健素養程度為10.25%,處於較低程度。很多人缺少獲取康健養生信息的有用渠道,而一些信息邏輯混亂,或单方面强调某種物質的影響等,這些存在誤區和盲區的信息,輕則誤導受眾,重則威脅公眾的生命與康健,還有的養生信息乃至違背常理,好比包治百病之類的表述,就明顯違背常識。

記者從國家中醫藥辦理局獲悉,該局已於近日組織專家,對制订中醫養生保健機構規范、服務人員規范、服務規范、技術規范等進行研討,在7月1日中醫藥法正式实施後,盡快完美相關配套法規的制订事情。

(記者王陽、王爍、宓盈婷、岳冉冉、毛偉豪、王思北綜合報道)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養生保健領域為何多“雷區”?